logo name

H5宣传片

020-38882880(广州热线)

上不了985、211,真的就差到没朋友了?

最近有一篇文章火遍朋友圈,阅读10万+,点赞1万3。

 

标题为“上了985、211才知道,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”,这听起来无比正确。上不了清华北大,也一定要上985、211,二本比不上一本,三本追不上二本,统招专科不如本科,成考函授统统靠边站,学历晋升比工作晋升还难。

0.jpg

虽说没有挑明,但全文赤果果地潜台词,让刚刚经历过高考挫败的同学不由得心塞,上不了985、211的是不是立马就该知道,“读书无用论”是真的,他们要么别读了——反正都不能上985、211;要么继续复读,活成范进拼个985、211上才行。

 

不过别担心,上不了985、211,你也不会没朋友,你还会收获一大帮“难友”。毕竟——听说今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940万人,假定985、211高校今年录取预计最高100万考生(实际上,985院校共39所,211院校共112所,其中112所211院校中要减去39所985院校,也就是说院校总数为112所,以每所学校每年平均数招8000人计算,有些学校可能还不到8000人,112x8000=896000人),这就也意味着还有至少840万人该为没有上985、211这些名校而“哭泣”。

 

不用该文提醒,他们也很有“自知之明”——“老师,我没考好,我觉得我完了”,“我就差几分,我真是生无可恋……”“我爸为了让我考好大学,还专门帮我转了学,结果我还是没考好,我想再复读,又怕再考不好,怎么办?”“我连本科都没上,感觉好低人一等呀……”

 

不可否认,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、光环、人脉、优质生源,是天梯也是捷径,为你的成才、就业助一臂之力。若是能上名校,当然好,但上不了名校,就该生无可恋了?它既不能完全概括你之前的努力,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。因为人生的高度,从来都不取决于名校。

1.jpg

 

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,却落榜,那时根本没有985、211,他读卫校做牙医,却不妨碍他改变自己的命运,写出了《活着》、《许三观卖血记》、《兄弟》等大作。

 

马云参加了三次高考,他首次参加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,第二次19分,第三次79分,总分线比本科线差5分,他报读的杭州师范也非985、211名校,连续的失利并没有让他丧失追逐梦想的信心,他说:“我不相信有一流的人才,我只相信有一流的努力”;马化腾是深圳大学计算机系,深圳大学既不算985,也不是211,深圳大学前校长章必功很早就直言985、211是他不喜欢的数字,以此将高校分成三六九等一直惹他不满。他表示,“不要再把这些学生分几个等级。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保护学生的利益。学生心理不受伤害,不会变成一等学生、二等学生。”

 

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孟非,1990年孟非参加高考,语文单科成绩全校第一名,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100分,落榜后,为了生活四处打工,送水、拉广告、做保安、当印刷工、开小超市……但一直是临时工的角色。从四处讨生活的打工仔到国内炙手可热的主持人,孟非寄语高考生时说:“都说‘知识决定命运’、‘性格决定命运’,就是没有听说过‘高考决定命运’。考上大学最好,考不上,也别太在意。像我这样勤勤恳恳工作一样可以挣钱,一样可以过得很好。”

 

此外,还有高三放弃高考选择创业的汽车之家网站创始人李想、两度高考失利的新东方教育集团总裁俞敏洪、因为落榜走上演艺道路的知名演员徐静蕾……

 

也许,你会说,今时不同往日,现在社会阶层、壁垒更加森严,穷富分化越发严重,底层靠着上名校都未必能实现人生的逆袭,更何况上不了名校?

 2.jpg

来,干了这碗毒鸡汤!

自己努力的天花板,不过是别人的起点,那又如何? 唾手可得怎比来之不易更让人珍惜。

条条大路通罗马,没有出生在罗马,又有什么?最多辛苦一点、多走几步,走到罗马。

 

上不了名校,只不过不能让你更快地站上顶峰,但也不至于让人跌落谷底。

 

上不了名校也没关系,只要你还没放弃自己,可以选择这里:

 

1、在这里,你身边人的努力程度,会影响你:

 

最近华中科技大学就通过了《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(试行)》,本科不努力,毕业也会成专科。

 

当然,努力的同学可以从专科升为本科。在这里,大家都是高考失意者,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——想通过接下来4年的学习,再次打场翻身战,拿到自考本科。自考本科毕业证书也是国家承认、学信网可查的,比起全日制本科,自考本科更是对考生意志力、上进心的证明,也是人生实现自我突破的一种胜利。

 

在一片向上的氛围中,周围的人都在努力,自己也会用相对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自己,不断自省,哪怕最后变不成最牛的,也可以出众。

3.jpg

2、在这里,没有名校的压力,你更能找到自信

 

站在一群优秀的人身边,也是一种压力。前两年,曾有一位复旦大学的同学发文说,“我上了985,211,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”,她说,光顾着看别人闪闪发亮了,就瞧不起自己,连带瞧不起自己的家庭了。复旦大学同学的自卑是由于攀比之后产生的,而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攀比心理,同学之间常常比分数,比家境、比学校的排名,比实习薪水。人人都想证明自己高人一等。这种攀比心理也许有时候会让人更努力,然而这种攀比心理更多的是使人产生负面情绪:自卑、嫉妒、不甘。

 

在这里,你会懂得如何面对优秀——遇见比自己更优秀的人,应该想着如何合作共赢或从对方身上学习取经,而不是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之中,无所作为。

 

在这里,你将会更轻松自如,没有名校压力,和好多志同道合、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,一点一点的努力,从取得大专学籍,到申请报读自考本科,你将会重新找回自信!小编不会告诉你,通过4年的课程学习和考试,你将会拿到暨南大学自考本科文凭——暨南大学也是211名校喔!

 

3、在这里,学到一技之长,你也能不平凡


读了一个好学校,你也有可能一无是处,对社会毫无贡献。读了一个不好的学校,你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和高人一等的情商,你照样可以有所作为。中国人只想着去名校,但又有多少人明白教育的真正意义?

 

周杰伦在央视《开讲啦》上的演讲上曾说:人都要有梦想,其实我和大家一样都很平凡,就是学了点音乐,最后能够站在这个舞台演讲也不容易,因为我没有考上大学。方文山也才读过小学而已,不过他写的东西却可以写在教材里面。我觉得厉害的人、不平凡的人,书不一定要读得多好,但是一定要有一技之长。

 

在这里,高技能培训与自考助学相结合,除了考取相关文凭外,你还能学到一技之长,打造自己的个人核心竞争力。拥有一技之长,既保证了就业还能选择创业。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,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是稀缺资源。

 

喔,你要问,这里是?我可以大声告诉你——这里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本连读。——如果你还会说不就是成人大专+自考本科吗,那你就大错特错了!教育原本不该有歧视,学校为何要分三六九等?是不是统招有那么重要么?重要的原本该是学校本身。同样是国家承认、学信网可查,差别对待的不过是人心。想要了解这里,请联系龙老师电话:135 1274 1080(或扫下方二维码)

灵芝二维码.jpg

无论你上的是美国名校,还是985、211,亦或是不知名的大专,或是专本连读。放下偏见,别自卑,为自己的目标去奋斗才是最重要的。学校真的只是个标签,你的情商和能力决定了你的前途。

 

2017-07-31
TOP